这幅画,是徐悲鸿所画。

向我们展示了愚公不畏艰难,做出移山的壮举,最后感动天地,从而移开太行王屋二山。

当年,毛泽东在窑洞里,写文章引用了这个寓言,从而让这个寓言故事家喻户晓,广为流传。

当年上初中的时候,学习古文《愚公移山》,老师让我们讨论,现在还需要不需要愚公移山了。

我们都在讨论,好多说,现在高科技,挖掘机爆破技术,现在我们不要在愚公移山了。另外有同学认为,需要,愚公移山是一种坚持,不认输。

大家讨论后,语文老师语重心长的给我们说,虽然我们现在需要变通,有了现代化的设备技术,貌似不需要愚公移山了,其实不然。我们具体做事不能像愚公移山那样做,但是我们一定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,坚韧不拔,钢铁意志,做事就要坚持到底,不认输,做下去,总有一天你会有所成,同学们,一定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。

原文:

愚公移山

——《列子,汤问》

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本在冀州之南,河阳之北。

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惩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。聚室而谋曰:“吾与汝毕力平险,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,可乎?”杂然相许。其妻献疑曰:“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”杂曰:“投诸渤海之尾,隐土之北。”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,叩石垦壤,箕畚运于渤海之尾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,始龀,跳往助之。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。

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:“甚矣,汝之不惠。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”北山愚公长息曰:“汝心之固,固不可彻,曾不若孀妻弱子。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;子又生孙,孙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孙;子子孙孙无穷匮也,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”河曲智叟亡以应。

操蛇之神闻之,惧其不已也,告之于帝。帝感其诚,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,一厝朔东,一厝雍南。自此,冀之南,汉之阴,无陇断焉。

 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